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安全信息感知的不确定性分析与建模<sup>*</sup(2)

来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为了描述不同的点(x,y,z)对应不同的正负作用和影响效果,建立三维坐标体系。假设(0,0,0)点处的安全信息感知状态为:外界无干扰因素,也无促进因素;正

为了描述不同的点(x,y,z)对应不同的正负作用和影响效果,建立三维坐标体系。假设(0,0,0)点处的安全信息感知状态为:外界无干扰因素,也无促进因素;正常生理状况,不疲劳,能无障碍进行安全信息感知活动;心理状态正常,注意力集中程度、重视程度正常。点与坐标轴构成的长方体体积大小表示3个因素的整体影响程度,坐标分量表示该坐标分量的影响程度,与不确定性程度有关;正负表示3个因素的正负作用效果,坐标轴正方向表示正面效应,负方向表示负效应。当负作用越大,表示不确定性程度越大;当正效应越大,表示不确定性程度越小。

理想的情况是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外界因素都对安全信息感知过程产生正面影响;如图2,A点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外界因素都为正效应,就意味着外界状态有利于安全信息感知,安全感知氛围良好,且主体注意力集中、重视程度高,情绪主动积极,身体状态好并且有利于安全信息感知。而理想情况对安全信息感知条件要求过于苛刻,正常情况是3种因素会无影响或负效应,甚至都是负效应;如点B,心理、生理因素都为正效应,外界因素为负效应,意味着主体注意力程度高,生理、心理状态有利于安全感知,而外界干扰因素较多。

在安全信息感知过程中存在部分不可避免的信息限制因素,即不可避免的负效应,比如感知距离、无关信息的干扰、瞬时记忆的丢失、长时间注意力下降等,最终导致处理的安全有效信息一定会比产生的安全有效信息少。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必然存在安全信息感知的负效应,并且正负效应抵消时,负效应影响程度可能会比较大。当负效应过大地影响感知准确性时,就需要提高安全信息有效性,安全措施的选取可以从3类影响因素考虑,如图2。

图2 安全信息感知影响因素的正负效应作用图

2 安全信息感知不确定性的雪球模型

安全信息感知影响因素的负效应,会引起安全感知过程的信息偏差[16],导致安全感知信息失真,从而出现隐患和危险。安全信息感知过程的风险,通过安全信息失真的累积,由错误安全决策和安全行为体现出来。而不确定性是风险的表征,现在对由负效应引起的不确定性的概念和规律进行分析。

2.1 安全信息感知不确定性的模型 如图2所示,在安全信息感知过程中,有效安全信息越来越少,信息失真程度越来越大,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随着安全信息感知过程的进行,出现由信息失真引起的安全感知信息不确定性累积现象,形象地称之为雪球效应。

雪球效应说明不确定性具有如下特点:安全信息感知过程中,前面感知阶段的不确定性会随着传递过程而逐渐积累。也就是说,当接收阶段产生信息失真时,由于储存阶段中内因的干扰作用,储存阶段获得的有效信息将变得更少,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将更加增大,即不确定性增大。其他阶段类似,如图3所示。

图3 安全信息感知不确定性的雪球效应模型

雪球效应描述信息失真不断累积的过程,信息失真可能隐藏在安全隐患中;另外,当隐患达到一定的临界点,表现为从没有事故到事故发生,体现不确定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若要控制事故,就要控制不确定性。基于雪球效应模型,信息失真会使处理结果的不确定性不断扩大,为了控制不确定性,就要从不确定性产生阶段就开始控制,安全措施往前移,避免不确定性的累积,从而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

另外,基于雪球效应理论,在人与人之间的安全信息传递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信息失真。比如以讹传讹,把不准确的安全感知信息更加不正确地传播出去,形成不确定性的扩大效应。

现在讨论安全感知信息累积的不确定性程度。假设安全信息接收阶段开始产生的不确定性等级为Ⅰ,并且每个阶段产生的不确定性等级都为Ⅰ,对1个量的安全信息进行感知,则整个过程最后阶段的不确定性等级为Ⅳ。同理,当不确定性在储存阶段产生,则整个过程的不确定性等级为Ⅲ;传送过程产生对应的不确定性等级为Ⅰ,整个过程对应的不确定性等级为Ⅱ。不确定性等级越高,表示危险越容易发生。从整个过程最后的结果来看,安全信息处理阶段的不确定性等级与不确定性产生阶段有关,不确定性产生的越早,最后累积得不确定性等级越大,事故越容易发生,如图4所示。

图4 安全信息感知过程不确定性特征

2.2 基本概念

文章来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aqkxxb.cn/qikandaodu/2020/0916/363.html



上一篇:大安全观指导下的安全情报学若干基本问题思辨
下一篇:多级安全信息认知模式分析与优化<sup>*</sup>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投稿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版面费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