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安全文化史学的创建研究(4)

来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 安全文化史学的学科基本问题 明确一门学科的学科基本问题是建构这门学科并推动其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极有必要基于安全文化史学的定义与内涵,

3 安全文化史学的学科基本问题

明确一门学科的学科基本问题是建构这门学科并推动其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极有必要基于安全文化史学的定义与内涵,系统阐释并明晰安全文化学的学科基本问题。在此,笔者详细阐释安全文化史学的学科基础、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与程序。

3.1 学科基础

学理上而言,安全文化史学同时隶属于安全文化学与安全史学,其核心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及安全文化学与安全史学学科理论。此外,安全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受当时社会类型、环境特点、重要安全问题、历史发展、经济状况与宗教背景等的制约。为明晰其他外界因素对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或群体)的安全文化的作用与影响,安全文化史学研究需以哲学、人类学、历史学、语言学、行为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数理学与系统科学等学科为理论与方法支撑。换言之,安全文化史学的理论基础应是以上各学科理论的交叉、渗透与互融,如图3所示。

图3 安全文化史学的学科基础

3.2 研究对象及其分类

由安全文化史学的定义和内涵可知,安全文化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安全文化的发展过程,即安全文化的历史。科学史证明,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的分类,进而可暴露其各类的本质和联系,因此,有必要从不同角度对安全文化史学的研究对象进行科学分类。依据安全文化史学较安全文化学与安全史学研究存在的优势及其核心研究准则(强调整体性与连续性),提出对安全文化史学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时需注意的2个关键问题:

(1)由于安全文化是一个连续统一体,所以,发现安全文化发展演变规律的关键之一是,应以安全文化的整体观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大而言之,即把整个人类创造的安全文化看成一个整体;细而言之,至少也应把一个相对独立的安全文化体系看成一个整体。因此,不能基于安全文化的二分法(即广义安全文化与狭义安全文化)或四分法(即物质安全文化、行为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和观念安全文化)对安全文化史学的研究进行分类。

(2)由于安全文化史学旨在总体研究与宏观概述和把握安全文化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因此,为避免安全史学研究的个别性与间断性缺陷,基于整个人类的安全史来开展安全文化历史研究是安全文化史学研究的一种理想研究模式。而这往往又不现实,但至少可根据安全文化的稳定性这一特征(即理论而言,某一群体的安全文化,尤其是其本质在较长的时间段内都是保持稳定的),截取一段较长的历史时间段来分别对各历史时段的安全文化历史进行研究,然后再将各分段研究结果综合,以实现考察整个安全文化历史的目的。

基于此,笔者从大安全视角出发,根据历史上典型而普遍的安全问题及人类的安全实践活动类型,分别基于5个维度对安全文化史学的研究对象进行分类,见表1所示。

表1 安全文化史学的研究对象分类安全问题 居所安全文化史;防洪安全文化史;防震安全文化史;消防安全文化史;食品安全文化史;生产安全文化史;交通安全文化史;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文化史 ……安全策略 安全工程技术文化史;安全管理文化史;安全教育文化史;安全伦理道德文化史地域 中国安全文化史;国外安全文化史时间 二分法 传统安全文化史;近现代安全文化史三分法 古代安全文化史;中世纪安全文化史;近现代安全文化史

3.3 研究内容

基于安全文化史学的定义和内涵,将安全文化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4点:

(1)安全文化的起源。包括人类(或某种)安全文化诞生的时间、条件、标志、原因与意义,及其与其他安全文化类型或其他文化类型间的区别和联系。

(2)安全文化的演进过程。包括:分析阐述推动安全文化发生变革演进的关键因素;不同历史时期的安全文化集中领域;安全文化发展与社会类型的关系,具体可为各个社会类型(采集-狩猎社会、园艺-游牧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的安全文化特性及其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等;梳理安全文化发生变革的标志性事件等。

(3)揭示人类安全文化发展的共性规律及某一群体(如民族和国家等)的安全文化发展的个性规律;研究某类或某群体的安全文化在人类安全文化史上的贡献情况。

(4)评价与反思安全文化史,提炼与传承传统安全文化精华,并摒弃腐朽的传统安全文化,以将传统安全文化更好地借鉴并运用于指导当前人们的安全实践活动(尤其是安全文化实践);探讨与研究更新扬弃传统安全文化的理论与方法等。

文章来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aqkxxb.cn/qikandaodu/2021/0121/546.html



上一篇:大安全观指导下的安全情报学若干基本问题思辨
下一篇:大安全观指导下的安全情报学若干基本问题思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投稿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版面费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