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收[09/01]
-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数[09/01]
-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栏[09/01]
-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刊[09/01]
-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征[09/01]
-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投[09/01]
安全科学参考文献怎么写(安全工程参考文献资(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安全宣传画。不同的安全宣传画,以不同的促进安全。宣传画主要分两类: (1)正面宣传话,说明小心谨慎、注意安全的好处。 (2)反面宣传画,指
1、安全宣传画。不同的安全宣传画,以不同的促进安全。宣传画主要分两类:
(1)正面宣传话,说明小心谨慎、注意安全的好处。
(2)反面宣传画,指出粗心大意,盲目行事的恶果。
2、影片。为培训专门摄制的影片 ,对解释新的安全装置或新的工作方法是特别有用的。
3、展览。以非常现实的使用员工了解危害和怎样排除危害的措施。
4、报告、讲课和座谈。安全宣传教育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在新员工入厂时,通过正中形式的安全教育,可以使他们对安全生产问题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5、安全宣传资料。
(1)定期出版的安全杂志、简报。
(2)安全宣传资料的其他像是还有小册子、宣和标语等。
(3)相关文献资料。
6、安全竞赛和安全活动。
开展安全竞赛活动,可以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应该把安全竞赛列入到企业的安全计划中去。可以在车间班组间进行安全竞赛,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大学生如何培养安全意识?
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薄弱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分析大学生安全意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指出大学公共安全教育和大学生参加公共安全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0-0147-02一、引言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年龄结构、生活背景、文化层次以及特殊的生活环境,决定了大学生在公共安全意识方面还很薄弱。一方面是在中学阶段,他们是在家长、老师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在我国高考还是差额录取,而且高校还被分为重点与非重点的背景之下,学生高考成为高中的主要目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许多学校让位于单纯的文化学习,所以进入高校之后,安全意识低下。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以及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化,学校的在校学生不断增加,校园社会化现象也日趋明显,但高校及其周边环境改善相对滞后,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学生的活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校园,与社会的接触更加广泛,加之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公共安全意识缺乏,常常导致各类公共安全事件发生。
大学生安全意识的薄弱问题已经得到了许多教育者的关注,如研究者对低年级大学生安全意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低年级大学生中有3.7%的学生安全意识非常弱;15.5%的学生有一点安全意识;68.4%的学生安全意识一般;而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的学生仅占12.4%;调查还表明大学生对安全问题有足够的认识,80.8%的同学认为自己具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对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低下的原因进行研究表明,其主要表现在缺乏相应的公共安全知识,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不懂法律,做事盲目。大学生安全意识匮乏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识问题、社会活动中的安全意识问题和遵纪守法问题。针对这3各方面,文献[3]给予了详细的阐述,如对于日常安全主要包括用电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出行安全等,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其主要原因及防范措施。
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低下,已经成为校园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如2008年11月,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发生火灾,4名女生从六楼纵身跳下,并当场死亡。再次证明了大学生公共安全知识和意识的缺乏。不仅如此,许多大学生在公共场合对周围存在的危险缺乏敏锐性,如大学生常常在车辆如潮的街道和马路上横穿,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处在危险之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减少各类不必要的伤亡事件和经济损失,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
(一)加强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
加强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主要手段。本文认为加强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公共安全教育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公共安全知识,培养公共安全意识的最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不仅仅要针对大学生,而且要从娃娃抓起,让每个大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学习各类安全知识,通过安全知识的丰富和积累,逐渐培养其安全意识,这样到了大学之后,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公共安全知识进一步学习、培训,使公共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不仅仅是对周围风险的觉察以及自觉遵守各项法律制度而减少灾害事件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了公共安全观,在处理任何事件时,都以规避风险、减少灾害发生为基本出发点,也就是做任何决策时,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科学发展观、维持社会和谐的必要思维。因此,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并将公共安全教育作为学生最基础的课程。
文章来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aqkxxb.cn/zonghexinwen/2022/1213/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