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大安全观指导下的安全情报学若干基本问题思辨(6)

来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a. 从“宏观—微观”角度看,安全情报学可划分为宏观安全情报学与微观安全情报学。宏观安全情报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安全情报资源,并对这些安全

a. 从“宏观—微观”角度看,安全情报学可划分为宏观安全情报学与微观安全情报学。宏观安全情报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安全情报资源,并对这些安全情报资源进行分析,然后将其应用至安全管理实践中,从而保证安全情报在安全管理中效用的发挥。微观安全情报学涉及安全情报流程的各个具体环节研究,主要包括安全情报搜集研究、安全情报分析研究与安全情报利用研究等。

b. 从“理论—实践”角度看,安全情报学可划分为理论安全情报学与实践安全情报学。理论安全情报学是研究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具体包括安全情报的基本概念、安全情报思想的内涵与特征、安全情报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领域、安全情报学的学科分支体系,以及与安全情报学相关的教育研究、政策研究和安全情报用户心理研究等。实践安全情报学的研究体现在安全情报活动研究(包括安全情报的搜集(收集)、加工、处理、分析、储存、检索、评估、传递和利用等研究)、安全情报技术研究(包括安全情报搜集技术、安全情报加工技术、安全情报分析技术、安全情报传输技术、安全情报储存技术、安全情报利用技术和安全情报监控技术等研究)和安全情报机构研究(如安全情报管理制度、安全情报工作机制、安全情报设施设备管理、安全情报服务平台研发和安全情报人力资源管理等研究)。

c. 从安全情报的类型角度看,可将具体的安全情报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发展成为相应的安全情报学的学科分支。例如:根据安全管理环节的不同,可形成常态安全情报学和应急情报学;根据安全外延的不同,可形成Safety情报学和Security情报学;根据安全领域的不同,可形成政治安全情报学、经济安全情报学、社会安全情报学、科技安全情报学、资源安全情报学和核安全情报学等;根据安全对象主体的不同,可形成企业安全情报学、社会安全情报学和国家安全情报学等。

总之,目前安全情报学尚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国内外关于安全情报学的研究尚较为分散,研究力量尚不集中,以致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情报学学科体系。事实上,我们可以倡议安全情报学领域的学者集中在某个点上取得突破,以点带面,逐步建立安全情报学的学科分支,进而构建完整的安全情报学学科体系。

8结束语

安全情报学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皇帝新衣”。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已具有深刻的背景条件、坚实的基础及充分的可能,安全情报学是一门势在必建的情报学科与安全学科的新的学科分支。安全情报学作为一门蓄势待发的新学科,亟待深入开发和大力建设。因此,目前探讨情报学建设正当时。本文从大安全角度出发,深入解析安全情报学的6个学科基本问题,具体包括学科定义与内涵、学科性质、学科研究对象、学科研究内容、学科基础和学科分支。本文研究既为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一幅蓝图,这有助于促进安全情报学的健康、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诚然,本文研究仅是一个安全情报学的学科基本问题研究的开篇,并非尽善尽美的安全情报学的学科基本问题论断,本文对安全情报学的学科基本问题讨论离成熟完美尚有距离,期待各位同仁进行批评、指正和完善。此外,显然,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仍重而道远,是一个具有巨大探索空间和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的大课题。在此,我们呼吁情报学和安全科学学者能够积极关注并投身于安全情报学研究。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我们尤其要重视安全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以期构筑坚实的安全情报学理论基础,从而促进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和研究发展。此外,目前分散在各个学科领域(如情报学、安全科学与管理科学领域等)的安全情报研究者要加强对话交流和协作融合,以期逐渐形成安全情报学术同体,进而促进统一的安全情报学学科体系的形成。

[1] 吴 超,王 秉.近年安全科学研究动态及理论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18(2):588-594.

[2] 王 秉,吴 超.安全情报概念的由来、演进趋势及涵义——来自安全科学学理角度的思辨[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3):45-53.

[3] 金 茜.风险社会的特征、危害及其应对[EB/OL].法制日报.

[4] 包昌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再谈Intelligence与中国情报学[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8):5-6.

[5] 王 秉,吴 超.安全情报学建设的背景与基础分析[J/OL].情报杂志:1-9 [2018-09-25].

[6] 王 秉,吴 超.安全信息学论纲[J].情报杂志,2018,37(2):88-96.

文章来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aqkxxb.cn/qikandaodu/2021/0201/547.html



上一篇:安全文化史学的创建研究
下一篇:大数据背景下法律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探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投稿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版面费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