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研究

来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概述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保障高校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其整体安全规划过程涉及对实验室特定因素的考虑和对各类支持服务的组织与提供。例如,通风和个人防护设备的

1 概述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保障高校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其整体安全规划过程涉及对实验室特定因素的考虑和对各类支持服务的组织与提供。例如,通风和个人防护设备的要求一般按实验室一级的标准要求进行管理,而废物处理、应急计划以及响应服务则通常需要在院校一级进行组织、予以提供。因此,一套完整的实验室安全系统中必然会涉及一系列不同的角色,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教师、学生、环境健康和安全专业人员以及实验信息专业人员等。这些利益相关者合作开发与实验室程序相关的危害风险评估和管理策略。然而,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语境来处理相关问题。因此,实验室安全研究和规划过程可能对管理信息化提出重大挑战。

高校实验室安全是保证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各类高校都在积极建设智慧校园与实验室,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加强高校信息安全的自身建设,同时也是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提出的更高要求。该文基于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提出基于信息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通过运用信息化检查实验室安全,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采用多平台融合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等方法来保障高校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最大化地发挥出高校实验室的科研教学作用,以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 高校实验室安全与信息化管理

实验室安全信息分散在各种来源上,收集并将这些安全信息组织到操作程序中往往并非实验室工作实践的一部分。因此,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凸显了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信息化管理是一套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对安全信息的搜集、过滤、甄别以及如何利用安全信息实现综合管理等。在实践中,信息化管理要求能够收集和分析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系统地对实验室问题安全进行高效管理。因此,高效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特别是其系统的综合评、安全规划则需要系统的研究和科学的分析,以制定谨慎的操作计划来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高效实验室相关信息和管理资源以及风险评估工具的实现更需要来自院校级的帮助与支持,以构建安全信息化管理框架,打造安全信息化平台,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实现科学高效管理,以更好地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最大化地发挥出高校实验室的科研教学作用。

3 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要素

3.1 安全管理数据

实现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基于实验材料相关信息建立安全管理数据库,依据不同标准对实验材料进行溯源、分类管理,并将分散在各类不同资源中的信息统一组织起来,实现有效传递和分发。这样,便可以让实验室工作人员、科研教学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及时获取这些信息。

首先,实验用品、材料,尤其是化学品、化学原料的安全信息存在差异性,不能笼统处理,应分门别类予以管理。此外,对于相当数量的进口实验材料、用品,会受限于某些法律、商业条款的限制,如司法管辖权和商业秘密等,因此需要额外予以标注。

其次,对于实验材料、用品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信息,应予以查证。此类信息文件的编制往往依赖于已公布的实验数据,而新型材料、用品,尤其是化学品,其安全数据往往缺乏还一定数量的实验支持而显得相对缺乏。以上两点对建立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十分重要,只有完备的数据信息,才能打造出覆盖面广、数据量大、便于检索与查阅的信息化管理数据库。

3.2 安全管理系统

建立安全管理系统,就是要使用统一信息的标准与系统来支持实验室科研教学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斜坡需要额外的化学安全信息和分析。院校相关部门应编制统一的安全指南来对安全模型予以描述,以统一的方式组织安全信息,并随实验室工作的开展而更新、扩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实验室科研教学工作的安全管理提供了示意性路径。例如:如何识别化学危害、如何评估存在的风险、如何尽量减少危险、如何做好应急准备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实验室承担了很大部分的新科学技术、前沿科学技术的研究以及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这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需要创新安全管理工具与手段以满足新需求。首先,要建立安全管理信息协调系统。院校相关部门应基于实验室安全数据信息建立协调系统,打破各个院系之间的局限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牵头制定实验化学品危害分类和通报的统一标准。同时,应结合技术和通信方面的考虑,以满足一致、可理解的化学品危害识别的需要。其次,要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监控系统。对于化学危害,院校相关部门应基于实验室安全数据信息建立监控系统,及时掌控实验室存量化学用品数量、状况,以及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化学产品的数量、浓度和变化等。对于非化学危害,如工作温度和压力状况也应纳入系统监控中。当前,随着摄像监控技术以及人脸识别系统的发展,对实验室入口区域进出人员进行人脸抓拍比对,对非权限人员予以警报提醒,实时监控实验室情况,可大大降低实验室被入侵的风险。再次,要建立实验用品信息溯源系统。对于化学品制造商和供应商,院校相关部门应充分掌握其相关信息,对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应追踪来源,为实验室研究的日常实践提供充分的提示与说明。此外,出于慎重的原则,实验室科研教学工作有必要采用系统的方法来处理这些基本信息以及相关附加信息。

文章来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aqkxxb.cn/qikandaodu/2021/0511/704.html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电子档案管理现状与发展分析
下一篇:如何开展幼儿体育活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投稿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版面费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